今天是: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规定

发布者:闫洪雨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次数:391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规定

(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与领导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在主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院、学部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小组,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

1.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学部主任和教务处负责人组成,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对全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编制年度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预算;

2)汇总各学部毕业论文(设计)初期工作的基本信息,掌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的总体情况;

3)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

4)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优工作;

2、学部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由学部主任、副主任、主任教授组成,学部主任任组长,负责全学部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向各专业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2)审核批准论文(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并上报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3)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4)审定答辩委员会人选,领导和检查答辩工作;

5)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并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3.成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由主任教授任组长,成员3人以上。其主要任务是:

1)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推荐指导教师;

2)审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

3)考核指导教师工作情况,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推荐毕业答辩委员会人选,组织毕业答辩工作;

5)认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向学部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征集经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审定后,上报学部毕业领导小组批准,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安排。

2.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满足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在能综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从生产、科研、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题,争取做到专业理论与科研、生产或社会实际相结合,注重课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3.每届的题目要更新,同届的题目不能雷同,并保证题目大小适中,工作量饱满,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两人以上合作一个课题时,必须在任务书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分工独立完成的部分,要分别列出不同的要求,保证每人都要对整个题目有全面了解,并且每人独立完成一定任务。

三、指导教师及其职责

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可聘本校或外单位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含中级)的人员担任。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

2.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1)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详细向学生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要求;

2)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3)每周至少面对面辅导一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了解和检查学生工作进程,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上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

4)经常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周志,并提出意见;

5)认真审查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保留其修改原稿,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如实给出评分和评语;

6)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3.按要求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周志,并按时交指导教师检查,每两周至少向指导教师汇报一次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4.严格遵守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检查与过程管理

各毕业生论文(设计)小组要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检查及不定期的工作检查。

前期检查:着重检查指导教师、课题落实情况,任务书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下达到每位学生,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及开题工作的落实情况。

中期检查: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教师可通过中期检查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

后期检查:着重检查学生课题完成情况及论文(设计)质量,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及学生答辩准备情况

六、答辩及成绩评定

1.按专业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任务是组织本专业毕业生答辩工作、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最终决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委员会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正、副教授、讲师担任委员,一般不少于5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并聘秘书一人,在答辩前公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答辩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程序:

1)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并结合平时表现,写出评语及初步评分,交答辩委员会审查,决定学生能否参加答辩。

2)在答辩前一周,答辩委员会指定非本课题指导工作的教师(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担任评阅人,每位评阅人评阅论文(设计)不超过10篇。评阅人要认真写出评语。

3)答辩时,学生自述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应用性等,时间不超过15分钟。然后由答辩小组成员对答辩人提问,内容包括: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国内外动态,阶段性成果的价值,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论文(设计)的不足及完善方法,论文(设计)中疑错点等等。根据答辩情况,答辩小组给出答辩成绩及评语。

3.毕业论文(设计)的总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三方面采用百分制给出评分,综合评定(参考比例为: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人评分占30%,答辩成绩占40%)。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90100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优秀率一般不大于20%,优良率一般不大于60%

七、评分参考标准,各学部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优秀:选题适当并有较强的应用性,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设计(论文)立论正确、观点新颖,内容完整,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文字流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资料详实,论证有力,引文规范;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质量高;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结论正确,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性能指标,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良好: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论文)立论正确,内容完整,文字条理清楚、计算与分析论证正确,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质量较高,完成的软件、硬件基本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答辩时概念较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

中等:能完成任务书规定任务;设计(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计算与论证基本正确,说明书、图纸质量一般;完成的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结论基本合理,答辩时能回答所提问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论文)质量较一般,计算与论证基本正确,说明书、图纸质量基本符合要求,答辩时讲述不够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论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和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完成的软硬件质量较差,或有抄袭现象;答辩时概念不清,回答问题不够正确。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其它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学时(个别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可提前或推后)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启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5月底完成毕业答辩工作。

2.毕业论文(设计)的总字数:毕业设计一般1.5万字左右,毕业论文一般1万字左右,外语类可适当减少。

3.参考文献要求:毕业设计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毕业论文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4.图纸数量及规格:由各专业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