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东方学院高校美育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21〕32号)要求,学校将美育教育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美育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校根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方案》,对标《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认真开展美育自评工作,建立美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现将一年来美育工作开展情况及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设置
我校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在最新修订的各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公共艺术课程选修学分不低于2学分方能毕业。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每学期开足开齐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民歌鉴赏》等。还包括作品赏析类,如《古典音乐欣赏》《中外钢琴名作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书法史》《中西方美术简史》等;艺术实践类,如《声乐小组课》《合唱与声乐》等。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机构每学年开设面授专题课程15门,疫情期间多次通过钉钉线上平台为全校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每学年引进超星尔雅、智慧树两大网络平台上的优质慕课资源100余门,供全校学生选课学习。
二、教学管理
为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我校设立了“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机构,面向全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和美育教育发展研究工作。教务处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全校选课系统,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自主选课。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的管理制度进行课程管理,严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教材征订、教学进度等关键环节工作,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三、教师队伍
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机构成立于2009年9月,教研室隶属于校团委,设专业专任教师2人,外聘教师4人。另外还有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专职教师若干人,主要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大学生艺术团专业指导和指导全院的艺术文化活动。
我校担任美育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均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组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两位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我校连续三届在大艺展黑龙江赛区的比赛中获得艺术表演类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四、艺术实践
第一我校各部门各单位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活动,个性鲜明主题突出,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我校教师及学生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师生基本功等比赛,并获得了荣誉及成绩。
上一年度校内曾组织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建党一百周年海报设计大赛、书法绘画比赛、主题为“儒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活动等比赛及艺术展演活动。2022年5月,我校共有七十余名学生参加黑龙江省首届“田家炳”杯大学生美育成果展演活动,报送作品包含戏剧、朗诵、摄影、书法、专题纪录片、合唱、舞蹈等多种类型,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及各专业的二十余名教师参与指导工作。教师还曾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第三届全省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等赛事。学生在积极参与各艺术展演活动及比赛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获得第五届“哈尔滨俄语之春”最佳歌曲理解奖、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朗诵比赛本科生组三等奖。
第二我校重视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工作,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社团活动,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我校东方之声艺术团成立于2009年9月,同时成立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由艺术教研室直接组织教学。艺术团下设:合唱团、乐团(军乐队、民族乐队,轻音乐队、流行音乐队)、舞蹈团、声乐小组、办公室、艺术委员会,编制4个演出团队和2个职能部门。2021年9月至今在团人数119人。艺术团在校领导的关怀及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先后有二千余人次参加艺术团各类演出活动,举办各类演出百余场次。演出形式包括声乐、器乐、舞蹈、语言等多种形式。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较好地完成了普及性美育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开启了同学们的艺术梦想,引领同学们走入音乐殿堂。2021秋季学期至今开展过纪念建国72周年爱国主义系列歌会5场、中秋歌会、十佳歌手初赛复赛等多项活动。
各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艺术设计学院建立了冰版画社团、软陶社团、漆艺社团、花艺社团、涂鸦社团等多个学生社团,使学生兴趣与专业相结合,活跃文化艺术氛围。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设六个学生社团,分别是织梦文学社、古典文化研习社、读书社、演讲社、书法社和写作社。组织学生撰写以“抗疫”为主题的文章,参加第十三个国际中文日主题活动,开展线上考研辅导会、线上读书分享会、线上图书推荐活动,开展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学校引进专业人士到学校担任兼职美育教师,推动学校美育教育发展。大学生艺术指导教研室聘请哈尔滨市青年交响乐团的国家一级演奏员胡志祥、哈师大交响乐团张国强,艺术设计学院引进冰版画创始人朱晓东教授到校建立冰雪艺术研究中心。
五、条件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活动,成立了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校园文化领导小组,积极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宏观教学管理指导,以艺术设计学院和团委作为实施美 育的主要牵头单位,二级学院具体落实实施,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艺术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在一 起,共同搭建起我校美育的工作平台。
我校重视美育工作经费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学校设立了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配备了多媒体及音响设备以供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在学校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将大学生艺术团各团队训练场地及占地2000余平米的大学生艺术演艺中心列为建设规划并积极稳妥推进。
我校为保障美育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进行与开展,配置了专业的琴房教室5间、排练室7间。建有养正讲堂(标准艺术剧场)、艺术展厅、图书馆报告厅、308报告厅等艺术活动场所,满足全校师生开展艺术展演活动需要。配备约150件质量优良的专业器材,包括铜管、木管、民乐、钢琴等乐器。
六、工作总结
近一年来我校不断改进美育工作,发挥美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根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方案》要求,对标《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认真开展美育教育工作,加快构建完善的美育实施体系,提高美育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