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上午9时,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座谈会暨设计创新赋能工美教育合作共建会议在黑龙江东方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及黑龙江东方学院主办,艺术设计学院承办。
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涛志,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吴援朝,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藏东辉,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付清泉,特邀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柏群,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大明、郭居凯,黑大艺术学院原院长李军,国大师马文侠,国大师董延武,学校校长徐梅,副理事长、副校长程延江,韩玉平、徐建成,副书记陈文慧,校长助理李义,以及郭文锋、朱晓东、张红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建设主持。
徐梅致开幕辞。她代表黑龙江东方学院,向莅临座谈会的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涛志、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吴援朝、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臧东辉,以及参会的30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她说,近年来,我省工艺美术在省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工艺美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校多年来始终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设计创新与工艺美术教育的融合路径,初步构建了“大师+项目+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地域文化特色转化为课程的实践。更好的服务和促进地域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东方学院愿与省工艺美术协会、各位大师携手共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共同致力于服务龙江发展,探索产学研融合的新路径。
藏东辉提出,在数字化分涌的时代,要以创新赋能传统工艺为使命,搭建一个链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学研建构方面提出四点建议: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推动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创新,承担实现制造强国和文化强国两大功能。发挥大师名师作用,引导学生崇尚职业精神。发挥行业组织协调作用,展开信息交流、人才培训和行业运行分析。
艺术设计学院张建设与省工艺美术协会付清泉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书,双方将在课程开发、师资共享、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签约仪式结束后,学校聘任马文侠、董延武两位国大师,付清泉、柏群、刘兴印、李少森四位省大师为客座教授。他们将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大师的行业资源与实践经验优势,助力学校培养 “理论与技艺兼备” 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同时为传统工艺的保护、创新与传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在“设计创新赋能工美教育”主题座谈中,各位大师纷纷发言。柏群说,希望大师走进东方学院助推教学,希望东方学子到自己的企业实习就业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推动学子传承传统文化;马文侠分享了她几十年麦秆画实践经验,期望与东方学院共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李军说人工智能对传统工艺有着很大的冲击,他强调非遗传承进校园应深度结合;董延武指出,学生作品精致度有待提高,需要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郑国华强调技艺传承要注重文化赓续,建议开设民俗文化课程;郭居凯提出行业、大师、学校动态组合,结合数字技术推动工美发展;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副馆长杨宁,强调技艺、展馆、协会三位一体平台对青年培养的重要性;刘兴印、葛涛分别强调传统工艺要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的重要性;王大明分享探索地域特色工艺美术产品的经验。最后,吴援朝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说,冰版画进校园是东方学院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这是合作共建新的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此次座谈与合作共建会议的成功举办,推动工艺美术与设计教育深度融合。这是我省高校首次大规模汇聚行业大师资源,为我校设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他有力的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通过大师与高校合作,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地域经济相结合。有我省工艺美术协会、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权威机构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会议的专业影响力,为行业与教育界的合作树立了标杆。
这次会议标志着黑龙江东方学院在设计教育上将会产生新的影响力和发展。本次座谈会不仅为龙江工美行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更开启了设计创新赋能工美教育的新篇章。
座谈会开始前,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向我校捐赠了《居庸叠翠》漆盘。
与会代表报到后,在张建设、郭文锋等的陪同下参观了艺术设计学院部分实验室。仪式前代表们共同观看我校校史纪录片《德耀东方》。
本次座谈与共建会议,30余名国大师、省大师以及我院部分教师参加了签约仪式和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