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师资介绍


1. 金英,1962年9月生,硕士,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和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2次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黑龙江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四度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十度荣获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示范奖(优秀教学质量奖),并获得黑龙江大学首届本科教学标兵奖、首届本科教学管理质量奖。



2. 张翼,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东北农业大学工学博士毕业,副教授,计算机系主任,东北农业大学智慧畜牧创新团队工程部软件架构师,中国林业学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黑龙江软件学会会员,哈尔滨展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2025年度省级科技特派员。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与教改项目多项。SCI收录中科院1区TOP期刊3篇,参与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 部。主持开发了黑龙江省奶业大数据平台、黑龙江东方学院新生报到、成绩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人事信息管理、易耗品管理等多个系统软件平台,其中黑龙江省奶业大数据平台,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推广,累积创造社会价值3000余万元,获2025年全国畜牧业数智化典型案例。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软件设计类竞赛省级二等奖等多次,2023和2024连续两年获“黑龙江省优秀奶业工作者”称号。



3. 修建新,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1项、校级科研教研课题多项,参与省级课题和校级课题多项。编写教材多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2篇、核心1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成果奖优秀奖、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三等奖;指导学生获第七届“毕昇RIGOL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本科组三等奖。



4. 吕莹楠,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于黑龙江大学硕士毕业,副教授,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会员。主编教材《新编C语言程序设计》获得年度优秀教材奖。主持黑龙江省教育教学项目1项、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多项,参与黑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1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学生在全国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信息技术大赛、全国IT技能大赛等知名赛事中获奖,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5. 王慧强,1960年12月生,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毕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重点工程实验室“新一代网络信息保障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的主要负责人,第三、四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第四学位分委员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未来网络与认知网络、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5G定位等。作为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领域专家,长期担任中欧物联网专家组专家、国家奖评审专家、国家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三个领域核心评审专家、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评审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专家、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信息化专家,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开放系统与分布式系统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并兼任网络专委会主任。主持或完成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武备预研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出版专著5部、已获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软件著作权15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检索,其它180余篇被EI检索。




6. 高少杰,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云南大学硕士毕业,高级工程师。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项目1项、省高教基础研究项目1项、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2项,参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7. 范晓敏,1979年4月生,黑龙江大学硕士毕业,讲师。编写教材多部,参研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发表《在线考试系统中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浅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体系结构》等多篇论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



8. 崔然,1980年2月生,黑龙江大学硕士毕业,讲师。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加省级教改课题。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3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国家级、省级奖项5项,科研论文《计算机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获哈尔滨市自然成果奖三等奖。



9. 逄焕刚,196911月生,中共党员,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工程师,在华为工作多年。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1篇SCI 2区、1篇SCI 3区、1篇SCI 4区、7篇EI。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团结协作奖、团结拼搏荣誉奖、优秀CMO、华为公司南京研究所踏实敬业奖、团结奋斗荣誉奖、敬业荣誉奖、金牌团队奖、华为公司“南研所长基金之最佳招聘平台建设奖”、华为公司南研所长奖励基金奖、华为公司优秀思想导师、6次华为公司专利奖、华为公司明日之星奖、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社区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0. 李娜,1986年9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参与编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1部,主持校级横向课题2项,参与省级教改项目,1项。



11. 南海洋,1985年2月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毕业。在大豆分子遗传学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对大豆开花期基因GmFT(GmFT2a和GmFT5a)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进展,与GmFT蛋白互作的GmFDL19蛋白的发现及功能研究为揭示大豆开花期基因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并且精细定位了大豆生育期新基因E9,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对高纬度地区大豆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发掘了控制大豆油酸含量基因FAD2-1A的新等位变异,并利用该变异分子辅助育种,培育了中国第一个非转基因高油酸大豆品种东生“200”。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9篇。



12. 赵晨,1986年11月生,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毕业。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总和超30,主讲《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