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开展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作者:团委发布时间:2022-06-15浏览次数:231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时间安排

2022年7月—9月

三、总体思路

根据《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规定,2021级学生全员参加,经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修课学分,同时按照《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及指导教师奖励实施细则》规定可申请1.5个第二课堂学分。其他年级学生自愿参加,获得相应二课堂学分。

1. 将实地实践观察与思想认识提升相结合,突出活动导向性。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年度主题,宣传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历史意义,学习党领导下的百年青年运动史,引导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团结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

2. 将统一组织实施与立足实际开展相结合,增强活动实效性。围绕活动主题,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把握学生特点,形成既有全校范围统一组织、分层实施,也有各学院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工作局面,同时注重就近就便安排、合理确定团队规模,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3. 将“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体现活动融合性。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

4. 将线下组织开展与线上加强宣传相结合,提升活动影响性。结合各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云组队”、“云宣讲”、“云帮扶”、“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云课堂”、“云展厅”、“云展览”。进一步严实作风,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

5. 将工作开展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确保活动安全性。始终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集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须在条件允许下开展。各团队需有专门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

四、实践类别

各实践团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中选择实践方向,也可结合专业特色自行确定实践方向,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设计能体现大学生服务能力、奉献精神的活动载体及内容,最终完成调研和实践。

1)理论普及宣讲团。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为主要内容,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将深刻性和生动性统一起来,通过“云上”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

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实践内容,选择其中一项即可:

内容一: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内容二: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内容三: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内容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重要内容。

2)党史学习教育团。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实践内容,选择其中一项即可:

内容一:参观、调研家乡所在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内容二: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利用暑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群众问题,如手绘社区楼道、慰问孤寡老人、辅导留守儿童、帮助困难群众、参加志愿服务等;

内容三:寻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大战役老战士;

内容四:访谈身边各类省级以上表彰的先优模(即,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各类奖章等);

内容五:宣讲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龙江四大精神。

3)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动青年学生了解认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乡村发展状况,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4)发展成就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5)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教育关爱实践团。深入农村、乡镇,开展“七彩假期”、“大手拉小手”、“情暖童心 乡伴童行”等教育关爱行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文化下乡、心灵关爱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7)美丽中国实践团。重点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环境治理、科普宣讲、社会调研、发展献策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8)禁毒防艾实践团。深入学校、社区、街道、农村等地,开展发放宣传材料、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宣讲禁毒防艾政策法规、调研禁毒防艾状况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禁毒防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9夕阳别样红敬老爱老实践团深入社区、村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人服务站等地,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系列活动,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和义诊、普及饮食、用药、养生健康素养、心理抚慰,定期寻访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特困等困境老人,尽力为其解决实际困难。

10“返家乡”专项实践。积极参与家乡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开展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招募,以政务实践、企业见习、公益实践、兼职锻炼等为主要方式的实地活动,服务地方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团的建设和工作,更直观地了解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和基层政权运行模式。具体报名流程如下,微信公众号关注创青春→点击“服务平台”→选择“返家乡”→注册登录后点击“岗位列表”选择家乡所在地进行“岗位”筛选,即可完成申请报名,除此操作外学生也可关注家乡所在地团委微信公众平台,根据推文要求进行报名

11)专业运用实践团。结合专业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服务社会。

12)专项活动。

内容一: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村、企业、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内容二: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主题实践活动;

内容三: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开展健康普查、流行性疾病防治、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急救知识培训、特殊关爱及医疗扶持等实践活动;

内容四: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

内容五:组织引导青年学生进乡村、进社区开展惠民展演、艺术创作、体育健身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扬北京冬奥精神,宣传推广“中国双奥之城”等主题的体育文化。

五、团队组建

1. 2021级学生

1)团队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可以以学院为单位跨班级、专业组队;每支小分队配备指导教师一名,由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学院统一指派,如需要由专业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的应在6月20日前与校团委朱文健老师沟通,以便统一指派与组织。

2)在2021级全员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组建校级重点团队30支并根据社会实践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在评比表彰中优先考虑。

2. 重修学生

1)其他年级学生中社会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单独组队重修,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2)鼓励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参加评奖评优、申请第二课堂学分;

3)重修和自愿再次参加的学生统一由各学院团总支书记负责组织指导。

六、时间安排

1. 团队组建:6月23日前,各实践小分队填写《黑龙江东方学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附件1),电子版上交至学院团总支。24日前,各学院团总支填写《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报校团委备案。

2. 组织培训。6月26—6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各团总支组织开展安全教育。

3. 确定计划。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各实践小分队确定实践计划和方案,填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工作计划表》(附件3),6月29日前将电子版上报团总支和指导教师。

4. 出征仪式。6月末,校团委将组织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5. 团队备案: 按照团中央要求,要建立实践团队网络备案制度。6月30日前,各校级团队登录中青校园APP进行报备(具体操作流程详见附件6)。未登记报备的团队,将取消校级团队评优资格,且不能申报全国、全省重点团队或参与全国、全省级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奖项评选(具体流程见网站说明)。

6. 上交总结材料。9月30日前,各团队上交以下材料至学院汇总、审核。学院收齐后,10月11日前将其交至相应指导教师批阅。

1)《黑龙江东方学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工作总结表》(附件4)电子版、纸质版各1份;

2)每名学生《2022年<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报告》1份(在学习通平台提交,具体格式详见学习通平台的作业发布)。

3)校级重点团队:还需上交一份4000字左右调研报告(见附件5)。

7. 成绩评定:10月11日—11月8日,根据实践内容和个人《2022年<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报告》评定成绩。

8. 评比表彰:11月底前,进行2022年社会实践总结表彰,根据实践成果评选出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先进个人等,根据社会实践评比要求,择优推荐项目参加团省委及以上相应荣誉评审。对在实践过程中,事迹突出、有积极社会影响,被公众媒体宣传报道的团队,可直接评为“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突出贡献的师生,直接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或“优秀指导教师”。

9.材料存档。12月底前,本活动方案,附件1-5、2022年<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报告》电子版,2022年<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名单》、实践成果(纸质或电子版)、学生成绩单等,统一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存档;评优评奖材料由校团委负责存档。

七、工作要求

1. 周密部署,突出实效。各学院师生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体现育人作用。在实践的策划、准备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紧扣主题,集思广益,发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指导老师对策划方案进行总体把关,要整合各种资源为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要突出社会实践的基地化、项目化管理,做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 依托基地,发挥优势。每个学院都要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为加强我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发挥已建成基地的示范作用和资源优势,各团队要在策划实践方案时加强与已建成基地的联系,巩固已有基地,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辟新的社会实践基地。

3. 打造品牌,大力宣传。各团队要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和校园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并及时做好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提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鼓励大家积极向全国三下乡官方网站(http://sxx.youth.cn)和团中央联合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腾讯网、新浪网等开展的2022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等作品遴选活动投稿。

4.注重安全,确保底线。各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安全问题,各团队指导老师要总体负责实践活动指导和安全教育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万无一失。要把握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要密切关注实践地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附件:

1. 黑龙江东方学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

2.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

3.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工作计划表

4.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工作总结表

5. 黑龙江东方学院2022年重点团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6. 团队备案操作指南-中青校园APP

 

 附件1-6.zip

 

 

共青团黑龙江东方学院委员会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