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举办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作者: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发布时间:2023-12-05浏览次数:254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举办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大赛设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组织委员会设在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赛的组织筹备、综合协调等工作;评审委员会由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校外专家组成;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设在监察审计处、人事处。

二、参赛对象

落实教育部“完善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要求,面向全校在职教师(含研究生导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已获得前三届大赛全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

三、大赛实施

大赛采用校赛、院(部)赛两级赛制。

(一)院(部)赛

由各学院(部)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实施,院(部)赛参与教师应不低于本单位专任教师数的20%。于2024110日前保质保量完成院(部)赛环节,推荐教师参加校赛。推荐名额:各学院(部)在每个组别下的3个小组中可各推荐1组,所推荐的正高组人数不少于推荐总人数的1/3(四舍五入取整)。院(部)赛形式可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可参考省赛评分方式(详见附件1)。

(二)校赛

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校赛环节,邀请专家对参赛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评审,2024226日前选拔出参加省赛的教师。

四、组别设置

校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领域和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设4个大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

1组为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2组为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组为基础课程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4组为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参赛组别由教师按照课程自行选择,其中基础课程可为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鼓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储能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及服务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对俄合作、服务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等领域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

五、大赛进程

第一阶段为各学院(部)组织院(部)赛,选拔出参加校赛的教师(即日起-2024110日)。

第二阶段为各学院(部)提交材料。需提交院(部)赛组织情况统计表(附件5)及推荐参加校赛教师的评审材料,评审材料包含申报书(附件2Word版,命名方式:学校-大组名称-小组名称-参赛教师,例:黑龙江东方学院-新文科组-正高组-张某某);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提交时间截止至2024115日。

第三阶段为校赛组织及专家评审阶段,具体形式另行通知。根据评审结果开展省赛推荐工作。

六、评审材料要求

(一)申报书

样式详见附件2,并按要求命名。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3

(三)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联系人:董本宽,联系方式:13674683610(微信同),邮箱:107408995@qq.com


附件1—附件4.docx

附件5:院(部)赛组织情况统计表.xlsx

 

教师发展中心 

20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