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外国语学院特邀山东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峰为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的目的是提高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解决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助力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
首先,王峰教授以“SSCI期刊论文方法模仿、语言学习与研究创新”为主题,与参会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研究工作中的经验,对于教师们在科研活动、课题申报、期刊发表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国际期刊发表,教师的第一步是明确国际期刊发表的关键要素。因此王峰教授提出了关键的8个要素,并介绍了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时需要关注的问题,例如期刊的权威性、发表的标准等,同时也介绍了目前专门发表翻译学内容的国际期刊,从而方便教师查阅相关文献。
在明确关键要素之后,王峰教授接下来提到,教师需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对国际期刊的学习,积累研究素材,了解研究动向,利用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产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投稿时需要注意所投期刊的研究重心和已发表文章的特征。而教师在获取到所需的国际期刊之后,如何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已发表的优秀期刊文章和著作中学习其优点和特色,同时避免一些教师在以往研究中常犯的误区。
接下来,王峰教授通过讲述自己过去在发表国际期刊时的经历和过程,生动地为参会老师介绍了发表国际期刊时的注意事项,对于文章发表的细节给出了非常具有参考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研究思路的拓展。例如通过自己过去的研究实例,王峰教授生动且直观地阐述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与论文撰写中的适用性。
在结束了第一个主题的分享之后,王峰教授以“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课题申报”为主题,向老师们介绍了借助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助力科研活动的具体方式方法。
首先,王峰老师总结了教师在选题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选题的“五性”——合法性、规范性、新颖性、迎合性以及学术性。王峰教授也通过结合自己研究的示例,向教师们展示了自己是如何利用相关工具,既能够提高研究的效率,也能够增强研究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在此过程中,王峰教授给出了很多细节上的注意事项,对于教师在课题申报工作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王峰教授介绍了研究过程中对于学术史梳理方面的建议,针对整体综述和个体综述方面,如何利用各种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做详细、完善、有深度地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王峰教授对各种智能辅助工具的特点、功能,以及如何将其妥善运用在各种研究主题当中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这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效率,提升教师所申报项目的研究价值。
同时,王峰教授展示了如何用人工智确定研究选题,总结某一研究领域目前的总体特征和具体要素特征,进而对自己即将展开的研究课题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开展文献综述方面,如何利用相关人工智能工具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引入-界定-评价-引出”这四个核心语步指导人工智能工具,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在可行性分析、创新性分析等方面,利用相关的语句和关键词,给人工智能提示词,让人工智能工具给出适合的论述和思路。
整场讲座中,王峰教授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参会教师在今后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具有建设性和参考价值的意见,这对于提高我院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