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13时至17时,西语系全体教师齐聚欧美文化体验室,对即将启用的期末笔试试卷展开了一场历时四小时的精细化集体审核。本次审核聚焦题目准确性、格式规范性、题型说明清晰度、分值分布合理性及评分标准统一性五大维度,通过交叉审阅、分组讨论、现场修订等方式,为期末考试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质量防线。
在学校学院“以评促建”的号召下,西语系对命题全过程进行规范,从源头保障评价效度。首先,题型设计精准对标。审核组发现个别题型分值占比过高,经论证调整为更符合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组合模式。其次,命题表述零歧义。 对7处存在理解歧义的题干说明进行集体重写,确保所有学生理解无障碍。同时,
升级教学管理,标准化流程防范风险。第一,建立审核清单制度。制定包含15项必查要点的《试卷审核清单》,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控。第二,交叉验证。采用分点负责、流水作业、交叉校验的机制,确保每一个分项都检测无误。第三,留痕存档。所有修订意见实时记录,生成可追溯的质量档案。
这项工作也促进了教师交流,在观点讨论和思路碰撞中提升专业精度。针对审核发现的典型问题,现场开展“如何设计效度高的主观题”微培训,俨然一室命题技术工作坊; 高年级课程授课教师指出基础语法题与应用题型衔接不足,这促成课程组联合修订,实现了跨课程协同;对试卷页眉格式、字体字号等细节的规范要求,培养教师教学文档标准化素养,强化了规范意识。
当夕阳为充满文化体验室镀上金边时,第一轮试卷审核结束。这不仅仅是对一套套试题的完善,更是西语系对教学品质的庄严承诺。四小时的思维碰撞,让试卷上的每个标点都承载着师者的匠心,每项分值都丈量着教育的公平。正如系主任史岚在总结时强调:“规范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保障质量的跑道。当全体教师共同守护这份严谨,我们输出的不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专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