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第一课!校长徐梅寄语2024级新生:拥抱时代,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发布者:杨海娣发布时间:2024-09-14浏览次数:434


图片

亲爱的2024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今天,我们与3568名本科生、32名研究生相聚在美丽的东方校园,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关心支持你们的师长和亲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祝贺你们成为光荣的东方学子!

作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普通高校,黑龙江东方学院在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直是特殊意义的存在,一直走在全国民办高校改革的前沿。这源自于它特有的“东方属性”。这种属性体现在“公有民办”的办学性质,东方学院的举办者于2023年6月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式勤正式变更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省高等教育学会是具有政府背景的社会团体,这一变更决定了学校将始终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永不动摇;这种属性体现在“立校为公”的办学宗旨,学校的举办者在有生之年将17.4亿元的优质教育资产无偿交给了国家和社会,这种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品格、非凡的壮举,让世人肃然起敬;这种属性体现在“为人民办大学”的朴素追求,虽然我们是民办高校,但东方的“民”字不是指私人和个体,而是“人民”,学校的各项收入全部用于办学,办好东方学院是东方历代领导集体的不懈追求。

过去的31年里,学校累计培养了近8万名高素质人才,走出了黑龙江东方学院“教育报国”的光荣之路。自去年9月以来,学校成功举办30周年校庆活动后,进一步锚定“走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办百年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超常规大踏步发展,落成今年我省首个高校人才公寓,建成了校园快递中心、东方隅园景观,完成了智慧公寓建设,正在全速推进“以太全光模式”校园网建设,建成后将实现校园室内外全域无线覆盖,校园网带宽提升10倍,是全省高校的首创;今年,与哈工大、哈工程等十所高校开展新一轮合作,启动“双百双千”计划,每年投资两千万元,从省内一流公办大学引进100名经验丰富的银龄教师,引进100名博士毕业生,你们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将会越来越优质;学校今年加入了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深化交流合作,对标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专业国际认证,你们的学历成色也会越来越有含金量。

回头望,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东方是一片充满爱与情怀的热土,在这片赤诚的黑土地上,你会感受到浓浓的师者大爱,你会耳濡目染东方精神的熏陶,你会不由自主的心怀梦想、拼搏奋进。作为新时代的东方学子,你们所身处和即将投身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如何积极地拥抱新时代、掌握新技术、把握新机遇,应该成为同学们从现在起就必须认真面对、积极思考的成长课题。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以“拥抱时代”为关键词送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拥抱时代,勇担使命,以家国情怀照亮前行之路。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你们成长于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你们更加重视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青年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特点,只有当青春的小我与强国的大我实现同频共振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才能跑出最好的成绩。全国见义勇为勇士、中国好人、“感动龙江”年度人物,我校2022级食品工程学院梁博同学,就是东方学子的优秀代表,他自强不息,假期勤工俭学期间路遇火情,奋不顾身,火场救助了两位老人,自己却大面积烧伤。当记者问梁博:“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你还会勇往直前吗?”这个19岁的男孩不假思索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如果再遇到这事儿,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刚刚步入东方校园的你们,也许会纠结于不甚理想的高考成绩,取舍于不同的发展路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希望大家能以优秀同学为榜样,以家国情怀引领自己的人生征程,要听从时代召唤,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就有为人生。

第二,拥抱时代,矢志不渝,以不懈毅力攀登梦想高峰。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内心、不懈的努力,正是征服目标的必要条件。正如你们的优秀学长,2020级4公寓6086同寝室的郑丹、范崎慧、韩滟清、马衣然、徐然等五位同学,既在同一个宿舍中取长补短、互促共进,也在各自的赛道上追逐梦想、奋力拼搏,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全员“上岸”,全部考上了研究生。人生赛道,从来都不止一条。同学们,你们青年人就要有向前冲的这股子韧劲,起而行之,拒绝躺平,牢固树立矢志奋斗的信念,在成才路上义无反顾地追求热爱,未来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当好排头兵和生力军,闪耀各自独特的光芒,展现青春的朝气和锐气。

第三,拥抱时代,坚韧不拔,以深耕细作拓宽人生疆域。“怀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不应只是响亮的口号,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前段时间,有一条巴黎奥运会跳水冠军陈芋汐接受采访的视频出圈了,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用大量的时间去累积去达成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收获是意义更大更高级的快乐。”同学们,年仅19岁的她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通透的人生道理。人的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人要追求高级的快乐、要追求幸福就需要以坚韧不拔之志深耕细作,不仅要追逐外在世界的广阔与辉煌,更要在默默无闻中积累,在反复实践中磨砺,让每一次努力都成为通往卓越的坚强基石。深耕细作就是一种聚焦,是精进,是在一个领域内创造无可取代的价值,最终,成为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既有深厚学识又能心怀天下的大写的人。

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你们的人生新篇章也徐徐展开,恰好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交汇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践行“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拥抱时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成就未来,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佳节,祝愿同学们中秋愉快、梦圆东方,学有所成、早成栋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