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的
讲座中,刘敬圻教授认为,《三国演义》尽管是一部历史小说,却提供了有关人才的理性思考,足够一代又一代首脑型人物和华夏子孙无穷无尽地咀嚼。作为首脑人物——曹操、刘备、孙权,通过他们在人才大战中的观念、政策及个人魅力得失,可以看出不拥有经天纬地的人才,难以确立改天换地的路线,难以实现惊天动地的目标。人才不是陈列品,其价值不在于收藏或观赏。招纳人才的唯一目的是“用”,被招纳者共同希翼是被重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超一流的大作品中,无不密切关注、展示、探究着人才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价值。
刘敬圻教授研究认为,曹操、刘备、孙权共同的用人特征是:用人不论资考、举才不论亲疏、举才不论长幼、举才不论急缓、举才不念旧恶。有位大思想家说,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人才不仅是大政方针的执行者、操作者,也是大政方针的设计者决策者。领导者要为人才提供足够开阔的舞台,为其驰骋排除认为的屏障。曹操的魅力得益于他的雄才大略,刘备的魅力得益于宽仁厚德、孙权的魅力得益于坦诚磊落。用人者的风神气度直接作用于人才走势。
两个小时的报告,年逾八旬的刘敬圻教授全程站立授课。教育不是把你的篮子装满,而是把你的眼睛擦亮。刘敬圻教授所散发的对学术、对知识、对课堂、对学生的严谨认真让人肃然起敬、由衷感佩。刘敬圻教授才华横溢、安静向学、精神本色、激情睿智和她那最清明最睿智最童真的眼神、至善至诚至美的神态深深定格在与会师生的内心深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文学洛神,高山仰止。”“黑大名片,学者典范。”“名师之所以为名师,是因为她在用心灵和你对话。”“
附:刘敬圻教授简介
刘敬圻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支边赴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五十余年,曾获黑龙江省优秀专家、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为首届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