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共同培养食品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达成协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部门: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5-12-15浏览次数:58

 

12月7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所长谭乐和等一行四人访问我院,我院副院长刘德深,校长助理、食品学部主任蔡柏岩,科研处处长马凤鸣等接待了来访专家,并同其进行座谈。科研处与食品学部相关负责人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本次座谈。

座谈中,刘德深副院长将我院发展情况做了详尽介绍,表示愿与香料饮料研究所在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提高、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

谭乐和所长对香料饮料研究所的具体情况做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该所“以市场定位为导向,倒逼科研机制与项目”的新尝试,新做法。其以“应用技术为主,逐步推进工程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理念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赞许。

校长助理、食品学部主任蔡柏岩对我院食品学部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几年来为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科研处处长马凤鸣对我院食品学部“项目带教学、五段递进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我院研究生管理工作进行了介绍。

座谈期间,刘德深副院长指出,香料饮料研究所注重应用技术和实际应用的办所理念与我校、特别是食品学部对研究生“项目带教学、五段递进式”的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希望今后双方在多层次、多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并建立互访机制。

双方在专业硕士培养、应用性科学研究、共建实训中心等方面达成共识,在探索产教融合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

 

 

 

 

会后,各位专家在校长助理、食品学部主任蔡柏岩,食品学部副主任张筠的陪同下参观了食品学部实验室。专家们对食品学部实验室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给予一致好评。

 

 

 

 

 

背景资料: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简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简称香饮所),隶属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副局级公益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创建于1957年,原名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兴隆试验站”;1993年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2002年更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香饮所是国内一家从事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承担我国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苦丁茶、八角、肉桂、糯米香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的产业化配套技术研发任务。拥有国家特色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引种及产业化引智基地、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部、农业部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农业部万宁胡椒种质资源圃、农业部香辛饮料作物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海南省农业科技110香料饮料专业服务站。附属所办企业——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兴隆热带植物园”,主要从事旅游接待、科普观光等服务活动。 

香饮所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占地面积42公顷,现有在编职工120人,其中科技人员65人(高级职称23人,研究生学历人员41人)。建所以来,已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励38项;制定技术标准43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54部;研制出特色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品10大系列120多种规格,获授权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采用“科研院所+农户”、“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等模式,向热区推广应用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成果,已建立生产技术指导点、示范基地30多个,成果转化率90%以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4次、二等奖1次,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为我国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经多年研究探索,香饮所建立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和 “以所为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单位文化,目前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科技创新中心、特色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农产品加工基地、热带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窗口”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一个窗口”)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