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有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为了保证网课的正常运行
往往准备至深夜
他们在保证“别人家”的孩子
正常学习需要的时候
却忽略了自己家孩子的学习状态
他们为了保证授课效果
想尽办法,只为让屏幕那端的学生
能够拥有比现场上课更为美好的体验
他们的职业是——教师
谨以此文献给最美丽的他们!
图片中的小男孩叫六六,今年七岁,读小学一年级。他是我院建筑工程学部青年教师李岩的儿子。3月16日我院开始网络授课以后,六六就经常这样安静地坐在妈妈的身旁,看着妈妈为大哥哥大姐姐们讲授建筑设计课程。
每周一是李岩最为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她要上满8个学时,确实无暇照顾尚为年幼的六六。每天9:00-10:40、14:00-14:30,六六都乖乖的自己做好所有的上课准备,六六说:“妈妈要给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我自己学习,没问题的!”
六六可能代表了疫情之下我院大部分青年女教师家的小孩子的生活状态。他们要学会独立,他们目睹着亲爱的妈妈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化上美美的妆容,换下一个寒假都没有改变的睡衣,衣着靓丽地坐在电脑或手机前方,面对着屏幕侃侃而谈。他们,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妈妈!
同样,李岩也是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学期里我院青年教师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网络授课,第一次,第一节课前,每一个人都在认真思索,怎样才能上好这一课?
比如李岩,《幼儿园建筑设计》这门课开课前,她联合建筑学专业领军教师张剑锋及任课教师刘芳、祖宇聪、孟杰建立了教学团队,探讨线上教学内容改革及信息化教学方法。团队成员分工完成课程理论指导文字材料及教学视频录制,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按章节搭建课程架构。电脑、手机、手机支架、手写板、电容笔,已成为他们网络课程的必备神器!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李岩的微信、电话成为24小时在线的解答热线,同学们课后作图,遇到任何难题,第一时间和李岩老师联系,询问,然后立刻得到解答,无论白天,还是深夜……
开课前夕,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乔巍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在家演练钉钉直播程序。为了全学部教师能够快速直观地掌握钉钉软件直播,他还特意为大家录制了一段软件使用教程。
艺术设计学部的徐明霞老师选择了录播的形式。如何录好图形创意这门课程,她可是颇花费了一些心思。从妆容到衣着、从光源到背景、从内容到技术,再到后期剪辑,第一节课录制前,徐明霞试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各个方面完美配合。需要一个团队共同配合完成的录制工作,生生被她一个人连续十几个小时完成了!一整天下来,徐明霞累得趴在那里不愿动弹,“但是学生们良好的反馈让我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徐明霞对此感到很欣慰。
汉语言文学教研室田莉莉老师每周有很多节直播课程,常常一坐就是一上午,每一堂课前,她都化好一个淡淡的妆容,力争给屏幕那端的同学们一个良好的视听感受。
同教研室的郭莹老师为了将录播课程做得精彩,自学了录制课程软件,从录音、插入PPT课件,到剪辑都由自己一人完成。
新闻学教研室柏洋老师在教授课程的PPT每一页的左下角设计了水印:“待春来,山河无恙,共赴韶光……”
管理学部史春蕾老师,做好直播平台选择和课程准备后,特意在开课前期制定了《课程学习要求》,规定了签到方式、平时成绩、课堂活动、学习笔记、练习测试等相关要求,每堂课前会发布当堂课任务,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王慧瑜老师通过网课的准备工作,get到很多新技能,并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线上资源作为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网络授课,对体育老师无疑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这个学期,体育军事教研部的张克峰老师开设了线上《校园交谊舞平四提高》课程。“学在课前,悟在课上,练在课后”是张克峰定下的授课基调。他抓住每一个环节特点进行教学与管理,确保线上教学方向准确、细节严谨。为了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他和同事分别在不同的班级中扮演教师和学生,实践操作直播平台的每一项功能,了解其使用方法和作用。对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各种模拟动作的体育教学 ,张克峰坦言:“其实对学生课后练习动作的纠正更为重要!”
经济贸易学部青年教师徐世豪感慨,“看到同学们的努力与进步依旧如常,不论是基础的签到答题,还是课上连麦互动,乃至课后习题作业,同学们都认真且积极的完成,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感动。”
正如田莉莉老师所说:
“我们习惯了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更习惯了学生们眼神中的求知与渴求。但网络教学中,我们没法阻断这种空间的界限,眼神的交流与实时的互动就成为一种奢求。”为此,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田莉莉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有的老师为了保证授课不受网络故障的影响,上课前要一遍遍地录制课程;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到课件之中并配音讲解;有的老师为了方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了给学生一种课堂之中的“如临其境”之感,则直接采用“直播”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对着手机讲课。
一个多月的网络授课,让一线授课教师们真心体会到“直播”的不易!
田莉莉有感而发:
“在我们心里,总有这样的一个声音——在手机那头听课的,可能不止有自己的学生,也可能会有学生的家长,甚至是本专业的行家。”
所以,大家只能更加努力,认真上好每一堂网课!
在采访过程中,遇见了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待网络授课也都做足了不同的准备。相同的是,大家都在努力将课程呈现的更加精彩,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对面那端学生们的认可!
Come on!
我亲爱的老师!
你认真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