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我院艺术设计学部青年教师武让获得“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武让毅然请愿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先后服务于社区、卡点、隔离点等多处,义无反顾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对妈妈的爱:小我融入大我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电话的召唤打破了武让一家团聚的欢乐。工作于丰林县防疫部门的妈妈,换了身衣服即离开了刚刚放寒假回到家中的女儿,奔赴战场!
此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武让没能再见到妈妈一面,只能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一解思念之情。
想同母亲共同战斗,想为组织分忧,想和妈妈一样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母亲的言传身教、来自学校的激励和鼓舞、以及对妈妈的思念与担忧,让武让萌生了当一名战“疫”志愿者的想法。2月11日,丰林县卫健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招募令》后,武让如愿成为一名服务社区的志愿者。
每天进行社区疫情普查防控登记、上门为群众分发酒精、在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通行证……武让在最基层接触到最朴实的人民群众。在社区志愿服务一周的时间里,武让共服务1000余人次,为500余人宣传了防疫知识。
“我可不可以去你那里工作啊?”对妈妈的日夜思念,终于让武让对妈妈提出了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要求。可是妈妈发给武让这样一条信息:原有的一个隔离点满员,丰林县委正在筹建新的隔离点—“华仁康”集中隔离点。“武让,新的隔离点正在筹建,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你去参加筹建工作吧,让我们共同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的鼓励至今犹在武让耳边回响。“第二天我就去‘华仁康’报到了,还是没能见到妈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和妈妈保持一致的步调,能够让妈妈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自豪,她的女儿,不差!”武让的声音略略哽咽,但是话语有力而坚定。
对群众的爱:朴实无华的情感
“华仁康”隔离点筹建期间,武让参与了功能区域划分、人员配备、物资调配、环境设置改造等隔离观察点筹建任务;配合筹建组制定了《华仁康隔离点须知》、《接待工作流程》、《观察区工作人员规定》等方案,建立了有效、简洁的工作流程和制度。
集中留观人员入住成分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沟通管理有一定困难。经常与大学生做沟通工作的武让主动请缨,帮助留观人员做心理疏导、处理各种生活问题。
“谢谢你们!”从山东赶回丰林看望病危父亲的吕大哥,在解除隔离时,向工作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一句“谢谢”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吕大哥赶回丰林时,正是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时,按照相关要求,需要进行单独隔离。由于不具备单独隔离条件,吕大哥被安置到“华仁康”进行集中隔离。可是他完全不配合的状态让工作无法继续开展。武让多次与他沟通,做思想工作,了解到他经济困难的现状,向政府申请了经济困难援助,并为其报销了来回路费,为吕大哥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其在“华仁康”平安度过了隔离期。
在隔离点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武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回家探望母亲无奈返程的王女士,有让亲人用矿泉水瓶偷偷送药酒的李大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和事,武让都耐心劝解、细心对待,以最温柔的笑容、最朴实的话语和最真实的情感相待,也收获了大家真诚的情谊。
无论是筹备期间将三层楼每一寸墙壁和地板一点一点的贴上塑料隔膜,还是第一次穿上隔离服进入隔离区给那个正在读高三的孩子送复习资料,亦或是看着每一位结束隔离的人健康走出“华仁康”,武让至今仍记得那个特殊的时期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从初入隔离区时内心的恐慌,到多次褪去隔离服后内心的坦然,她早已将自己融入志愿者大家庭,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华丽蜕变。
对祖国的爱:生逢其时,何其幸也
最让武让念念不忘的,还是她的东方学院教师的身份和她的学生。为了保证备课的时间和效果,每日从隔离点回家以后,无论多晚,都要将备课工作完成。“确实很累。但是想到自己的付出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安康,也就释然了。”武让如是说。志愿服务结束后,学校开始网络授课,武让教导她的学生,“大学不仅是学好专业课的场所,更是健全人格的地方。我们应该拓展我们人生的宽度,这样才能够走的更远更稳!”
经此一疫,武让不仅对培养学生多了许多生动的教材,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不管是人生之路,还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之路,都需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武让感慨,“生于斯、长于斯是何等的荣幸与自豪。伟大的祖国以中国力量与红色正能量,将家与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才会迎来今日的国泰民安。”
“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荣誉的获得只是我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以更加饱满、积极的状态迎接每一个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教书育人、投身志愿、教师党员、敢为人先!”武让对未来充满期翼,也做好准备,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文:于子茜 陈宇馨 摄:郝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