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治国:匠意躬耕育桃李 润物无声待花开

发布者:杨海娣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1-02浏览次数:338

17年初心不改,17年情怀依旧。1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乐于奉献,任劳任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作中去,认真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用仁爱之心为学生打开专业大门,用人格品质为学生照亮专业探索之路,用一点一滴铸就汪洋大海,书写立德树人的灿烂篇章。他就是我校2021年师德师风先进个人、食品工程学院教师那治国。

师者有道 他要搭一座攀登的梯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那治国就开始了在师道征途上的漫漫求索。因为敬畏师道尊严,所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职业热情,勤恳探索,不辍前行;因为热爱学生,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倾注了赤子热忱,关注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因为心怀梦想和热望,所以积极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内涵,以更好地为学生领航。

师道之根本在于传道解惑,教师存在的意义,是做一个攀登的阶梯,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看到更大的世界。而让每一堂课都能够让学生甘之如饴地汲取到知识,就是那治国老师最为朴素的初心。他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钻研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研究“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什么样的课堂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等问题。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一个人静静地一节课一节课的设计,无数次地“研究”学生,模拟课堂效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争呈现出最完美的课堂效果。他先后承担了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包装学、食品包装机械、食品添加剂等理论课程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等教学任务,年均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0篇以上。主持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食品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学习与过程性评价体系研究、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民办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为核心成员完成了《食品生物化学》校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但是对他来说,最开心的是学生们为他的课堂打出98.44的高分,这是学生们对他最大的认可。他觉得能够带领学生们轻松愉悦的享受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赞赏。

  

师心有情 他要做一盏指路的灯

大学四年,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明知是离别收场,却依然全情投入。因为,于我而言,这是无数个四年中的一个;于学生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经历。我希望每一个年都能在彼此心中留下没有遗憾的回忆。”为了这句“没有遗憾的一直在努力着。学生们喜欢上的课,也把当成贴心的人。精心准备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在他们求知的路上点亮一盏明灯,让他们更有方向,更有动力,更有冲劲。

那治国先后承担7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专业考研指导任务。把每一个学生都记在心上,是他的师心所在。他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好规划,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继续求学深造。怀着对学生的关爱之心,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考研指导经验,多年来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本专业学生考研,先后指导十二届500余名学生参加考研,85名学生成功调剂,273名学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共被上海大学、东北农大等25所高校录取

那治国用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对事业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影响着学生,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指导学生完成学业。

融洽的师生情,得益于他爱生如子的付出。每年他都会收到学生们满怀情谊写下的卡片,他的微信好友中,每一届他带过的学生都在其中。他时刻关注着这1000余位好友的发展,其中的很多人在毕业后走上相关专业公司的重要岗位,和他经常在专业展会上不期而遇,他们的关系也很微妙地由师生变成了业界同行。

2014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李东娜同学在那老师的指导下,如愿考上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七月硕士论文答辩时,真诚地致谢:“感谢那一年、那一天,我的大东方那治国老师给我建议……”在李东娜的朋友圈看到这一句话的那一刻,泪水弥漫了那治国的双眼。“能给学生的人生轨迹带来好的变化,付出再多都值得!”那治国坚定地说。

  

师矩有成 他要筑一个桃李的梦

以身垂范,素养当先。那治国自身也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武装思想到提高业务,力求用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们做好示范,更希望能够育得桃李满天下。将三人行必有吾师的箴言践行到底,从入职开始,就抓住每一个向身边好老师学习的机会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业内顶尖企业保持联系,积极参与企业工程设备安装工作,对乳制品加工的改造技术和设备安装的最新成果都有所掌握,并将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

在不断的学、练过程中,也逐渐成长为了一个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好老师。2019年起兼职科研处、研究生处工作,在2020年的硕士授予单位的申报工作中,负责协调各授权点的学科论证、材料整理、申报材料撰写,学校申请材料中数据的收集、佐证材料的收集整理、申请报告及简况表的撰写……“虽承担了大量的科研、教学及企业服务等工作但在完成每一项工作时都不敢懈怠,虽不能做到最好,但必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职,努力为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及学科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那治国如是说。

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科研与教改项目各3项,参与完成“863”项目2项、省基金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基金项目1项、省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参与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研究”子课题1项,主持在研校横向课题2项、研究生导师开放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5篇、《食品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23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学术研究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为秋林格瓦斯、龙丹乳业等多家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治国如同一个默默躬耕在足下大地的园丁,以匠心匠意,践行着为人师者的价值观和使命感,静待学生们成长为有用之才,静待花开满园,惟愿回首来时路时,不负“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