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期至。
伴随着我校不同学科期末考试的陆续开始,外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临近,校园“考试拼搏战”激战正酣。图书馆、公寓、自习室等场所都不乏学生温课备考、认真复习的生动场面。东方校园,学意正浓。
★ 图书馆解学生之所盼 ★
提前开馆时间
早晨六点,天还没有大亮,几名学生就相互做伴儿,背着书包向图书馆走去。他们要用自习来开启全新的一天。为了全力做好服务,图书馆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盼,将原本定于每天6点30分的开馆时间提前至6点整。工作人员说:“冬季来临,考期临近,每天早上都有学生提前在门口排队。为了不让大家挨冻,更为了让大家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我们安排馆员提前到岗、提前开馆。与此同时,我们还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了‘保供电’‘保供暖’,就是想让学生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好好学习。”
经济贸易学院的徐同学是图书馆的“常客”。她说:“图书馆是一个让我专注的地方。这里学习环境好,自习座位多,全天近16个小时的开放时间让我们可以踏踏实实的温书复习。免费wifi、自助打印复印机、热水全天供应让我们的学习更有保障。同时,要想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身旁就是图书展架,十分方便。”
在图书馆,这里每个自习室都有不少学生在安静复习,放眼望去,几乎没有空闲。桌子上摆放着他们的笔记本电脑和复习资料。有的同学戴着耳机练习听力,有的则奋笔疾书、强化记忆,有的则在浏览网页查阅文献,大家各学各的,不亦乐乎。这里没有嘈杂的声音,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复习越努力,考试越自信”的信条。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这里每张桌子都是‘单人单桌、单向落座’。走廊里、墙角处,不时还会看到正在小声背诵复习题的学生。他们怕影响自习室其他同学,移步到走廊,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为了给即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还专门规划了考研复习自习室。来这里的人拥有共同的目标,私下还可以分享复习妙招和经验。大家都很珍惜时间,更珍惜在这里复习的好机会。
图书馆的统计数字显示,进入考期以来,每天都有五千余人次来这里学习。
★ 公寓楼内设自习室 ★
学生使用频率高
“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学校在学生公寓设置了自习室。”公寓管理中心的王老师介绍说:“学校五个学生公寓,每幢公寓内都有自习室,一共九间,总面积近九百平方米。公寓自习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深受学生欢迎。”
吴佳颖是人文学院的学生,结束了在图书馆的学习回到公寓后,她喜欢来公寓自习室再看一会书。“公寓自习室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限时。考期开始后,我白天在图书馆学习,图书馆闭馆回来后,我来这里。这里不仅安静,离寝室还近,很方便。”
二公寓封控后,楼内的考研学生着急了。因封控消息来得突然,大家不能出楼,可时间又不等人,复习资料还存放在图书馆的储物柜中。为了让他们安心备考,图书馆与学生公寓携手为他们提供服务。公寓工作人员统计了楼内学生所占图书馆储物柜的门牌号,图书馆馆员将柜内物品一一打包再送进二公寓备考学生手中。
在二公寓自习室,备考学生开心的笑了。他们感叹:关键时刻,是学校的体贴服务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李晓明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他将参加今年12月下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华南理工大学。他说:“我没想到公寓楼会被封闭管控。本来临近考试,我就很焦躁,复习压力也很大。学校的贴心服务,让我感到了关爱备至,我的复习没有耽误,我更有信心了。”
★ 考期安排,以学生为本 ★
随防疫形势而变
王贝琦,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今年期末,他有4门考试和2门考查。进入考期后,他更喜欢到教室复习。“教室和其他场所相比,更让我有一种在线的状态。我在这里学习,效率很高。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自律,好成绩,既来自于跟老师学得如何,更来自于自己是否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温习。”王贝琦说。
来到教室学习的学生真不少。大家也许互不相识,但却遵守着相同的防疫规定和文明规范,一派平稳有序的模样。
教务部门表示,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率的开展期末复习,除考试时段相应教室不对外开放,其余时间,各学院都能做到了向学生开放。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校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又要做好教学和考期安排,这对教务部门来说是巨大考验。教室的开放,大大缓解了图书馆自习者接待量的压力,成为了学生复习的又一处必选地。
因防疫管控需要,我校第二学生公寓受到临时封控,楼内学生的考期被迫暂停。教务处及时做出调整、优化安排,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遵守防疫规定,保证未封闭公寓楼的学生正常考试。同时,延缓受封控公寓学生的期末考试,视解封时间和防控要求再做决定。这着实给封控楼内的1600余名学生吃了颗“定心丸”。
管理学院的张友良同学说:“本以为公寓封楼,我们的考试会错过,没想到学校做出了如此贴心的安排。换个角度想,封控的时间,就算延长了我们的复习期,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