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系列报道(七)——明确问题导向切入点 找准内涵建设突破口

发布者:高月发布部门:黑龙江东方学院发布时间:2022-01-19浏览次数:280

问题指引前进的方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方式。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后,经济贸易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带着“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找准提升学院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突破口”的命题继续热议,畅谈心得体会,汇聚集体智慧,明确改革任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扎实落实会议精神。

经济贸易学院认为,学校召开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用意深远,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报告直指存在的痼疾顽症,批评点名点事、不留余地,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改革也一定围绕学生为中心展开。目前,学院存在着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课后投入较少、学习能力亟待提高、学习领域亟需扩展、专业课学习不精不深不透、实习实训效果不佳、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为此,经济贸易学院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找准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突破口,着力从八个维度破解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

一是提精神,大力宣传、传承、弘扬东方精神。东方精神是立校铸魂、建设百年名校的源动力,每一个东方人都要争做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情怀的优秀东方人,让东方精神成为每个东方人的生命基因和行为底色,成为学院改革的方向遵循,成为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操守规范,将学校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是正学风,发挥良好学风的导向作用。学风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风的优劣,不仅能够体现师生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更可以体现出学生在智商、情商、意境、行为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为此,经济贸易学院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狠抓学生的课前、课堂、课后各环节、全时段、全过程的学习教育。每一名教师都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三是强素质,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全体教师秉持“以德治教、和谐管理”的理念,重点抓好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廉洁意识,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努力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师技师能教育学生。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着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好、教育观念新、进取精神足、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同时,重视院系教研,不断增强教研实效。加强教师间的学术切磋,继续营造团结、互助的学术氛围,增强教师的整体合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互听互评和外出听课的方式,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应用。加强听评课活动,探究教学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教研的实效和活力。

四是成体系,形成学院、企业、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完整体系。围绕“育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教师、辅导员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甘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塑造教师的人格力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建机制,建立全员育人的保障机制。全员育人是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现实需要,“育人”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包含了思想品德的养成、体力和智力的提升等。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是“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必须牢牢把握各个育人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六是促规范,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人、管理人、培养人、激励人。进一步完善学院先进评定和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教师和教学评价体系。

七是定标准,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在教师评价中,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基。

八是重监督,加强对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考核评价。经济贸易学院将督促全体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堂考勤和学习过程的考核管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以课程考核为抓手,严格平时成绩审核,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管理,对于学院所开设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抓严抓细,使学院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过程考核管理和公平公正的课程考核成绩,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的一年承载着新的使命,新的一年将开启新的征程,经济贸易学院不仅列出了一批“问题”清单,拿出了一系列“破题”思路,还将推出一系列“解题”举措,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攻克深化教学改革的“难题”,答好立德树人这道“大题”,交上提升内涵建设的满意答卷,继续谱写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