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2021年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后集中深入学习了徐梅校长的讲话和程延江副校长作的工作报告,全体教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方向,形成了工作共识,凝聚了智慧和力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总结和反思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信息工程学院认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把握好“七个抓手”。
一、抓专业建设,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
专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校为主体的校、院、系三级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其核心仍然是服务专业建设。落实“学校统筹,以学院为主体,以系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更加突出强调了二级学院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培养、社会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有利于学校工作转入教育教学为中心上来;有利于学校开展的“四项建设”工作;有利于学校开展“两个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改革的推进。这些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实施通过各系共同参与、共同协商,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促进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系是连接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的纽带,报告中提出的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制度等系列制度,都是依法制校、依规制校的充分体现。
下一步,信息工程学院将以系为单位“走出去”,深入开展专业发展方向调研,进一步明确人才出口,对接社会需求,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用新工科的标准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竞争力。
二、抓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没有好课金课,所有的育人工作都可能落空。课程建设要抓好内容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方面。为此,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将课程建设设定为五个层次水平,将一流课程建设、金课建设等纳入不同水平的建设标准中,将持续改进与过程管理的理念相结合。将课程建设工作作为各个系和每位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各个系要制定每门课的课程建设计划,将课程建设内容作为系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建设计划过程、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课程教学总结完善过程。从这三个阶段看,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
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组建核心课程团队,严格核心课程讲授准入制度。继续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检查,规范和监督教师教学过程,采用“信息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每学期针对每门课作出评价,将每名老师的课程建设评价情况列入教师业务档案中。
三、抓教材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的载体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信息工程学院把提高教材质量作为教材建设的核心,提出选用的教材要反映当代课程建设与相关专业发展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学科特点与学院特色。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和技能性。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核心课程建设,大力加强教材建设,一方面是引入国家规划教材,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编写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并积极探索教材的电子化,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抓教学技术,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开展教学活动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教师将多年积累的专业资料电子化、网络化,充分利用泛雅平台、蓝墨云班课等互联网工具,将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考核,让同学能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加强过程管理,避免期末一考定终身。
五、抓教师提高,落实学业导师制度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信息工程学院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力度,鼓励教师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要求所有教师确定研究方向,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开展“包保”责任制,不断完善学业导师制度,通过引培并举,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徐梅校长“不唯学历看能力”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引进产业教师的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现有教师的能力提升方案,有计划地提升现有教师的工程能力水平。此外,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外派自有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会议,同时,鼓励教师学历提高,现在学院共有4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六、抓学术氛围,促进学生成才
徐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建立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建设应该是东方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具有东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东方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信息工程学院将积极举办各类学术竞赛,校内外竞赛由各系依托所辖创新实验室申报,举办焊接大赛、编程大赛、智能车大赛、作品设计大赛等,启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答辩立项,达到不同年级学生能够设计开发不同层次难度的创新作品的目标。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举办高频次的学生互动式学术交流活动,每学期每系开展不少于两场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七、抓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工程能力
1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院领军人才、教研室副主任,围绕学院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及措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基于OBE理念,信息工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按照“需求导向 + 精准实施 + 持续改进”的路线,构建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实验教学”“项目驱动”“竞赛引导”和“企业实习”四个维度相互融合的“四维一核”的实践教学体系。信息工程学院认为,“四维一核”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可为学生提供知识融合、技术交叉和开放共享的平台,能为学生提供能力扩展、深挖潜力和自主创新的条件。这有利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衔接,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工程项目实践和科技竞赛研发相互促进,以企业实习为提升,实现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强化和素质提升的逐层深化。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以学院现有的十几个创新实验室为基础,以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为辅助成立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以“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工程学院还大力开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建设,积极筹备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目前国内各层次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可以有效整合信息工程学院所有专业的师资力量,甚至是校内其他学院的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形成科学研究合力;同时可以促进学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高,并为学校各专业申报硕士点提供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中心)现阶段的研究领域可集中在:智能交通、智慧农牧业、智慧冰雪、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驰而不息抓落实,久久为功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的召开,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指引。信息工程学院将以“七个抓手”为依托,把报告中的工作要求进行任务分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体教职工还将聚焦教学方向不变,在提升质量上持续发力,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推动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