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二版:黑龙江东方学院 巧打组合拳 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者:杨海娣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6-28浏览次数:414

6月28日,黑龙江日报在二版显著位置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报道,原文如下:

黑龙江东方学院

巧打组合拳 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闫宝军 本报记者 王彦

开展访企拓岗、挖掘就业空间,健全服务体系、做好就业指导,真切关怀学生、做到精准帮扶,拓宽基层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黑龙江东方学院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巧打组合拳,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黑龙江东方学院校长徐梅表示,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要守住就业底线,稳住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对于稳定就业大局至关重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是广大毕业生及家庭的迫切愿望,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充分提质扩容 访企拓岗见实效

访企拓岗是从推进毕业生就业到深化多领域校企合作再到稳定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窗口”。副校长张明华认为,学校既要通过访企拓岗稳定一批长期合作的重点企业,又要巩固一批合作需要加深的难点企业,更要突破一批还未开发并对专业发展有助力的龙头企业,实现校企之间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合作,让更多的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为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学校通过调研,详细了解学生求职意愿,立足各专业特色,主动对接用人市场,挖掘就业岗位。黑龙江东方学院以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以“走出去”“请进来”“线上谈”“云签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学生就业新空间,实现学校与企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去年9月份以来,学校领导先后率队走访调研哈尔滨新区、浙江、山东、江苏、重庆、贵州、上海等地,与地方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招聘市场,对接优秀企业,推介本校毕业生,访企共486家,拓岗 3150个,把学生简历递到企业“家门口”,极大提升岗位的利用率和访企拓岗的实效性。

该校2019届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赵宏岩,任职于上海合全药业生产部,如今已是高活实验室主管,管理团队50余人。他说:“感谢母校及老师对我的辛勤栽培、谆谆教诲,在我毕业迷茫时,帮我职业定位,挖掘岗位,引向职场,才有了我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方向。上海合全药业人事经理谢文静表示,黑龙江东方学院从学校领导到学院书记、院长,再到各专业系主任都忙碌在就业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深挖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有需求的毕业生,为企业输送了优质人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了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实际效果。

稳抓资源共享 招聘活动不掉线

该校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陈树一认为,市场主体是解决就业的“蓄水池”和“基本盘”,要稳住就业,就必须坚持关口前移,紧紧抓住稳市场主体这个根本。学校开发招聘小程序,吸引更多毕业生线上求职;积极策划和参加线下招聘专场,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招聘氛围。学校带动二级院系走访本省、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万企进校园”和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引才专区,并在校园内持续举办综合类招聘会、专业专场招聘会共12场,邀请用人单位280家,提供工作岗位4852个,4285人次参加招聘会;派出就业工作组远赴重庆,参加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23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赴江苏昆山参加就业创业政校企合作论坛暨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赴贵州参加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赴义乌参加电商人才节活动;赴东莞参加校企合作洽谈会;学校带领百余名毕业生参加安吉、湖州、义乌等地开展的千人专场招聘活动,为更多毕业生搭建求职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能力提升 就业指导出真招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毕业生明确职业意向、提早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竞争力。黑龙江东方学院全体就业工作人员提高站位,凝聚共识,聚焦思想引领,构建了全过程、有深度的“线上+线下”立体化就业指导模式;聚焦就业需求,构建了个性化、有温度的“一生+一策”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聚焦优化管理,构建了全天候、有广度的“零障碍+不打烊”就业指导服务,为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学校注重延展生涯教育内涵,聚焦就业指导全程化。通过开设职业素养、职业沟通技巧等实战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开展“一对一”个体生涯咨询常态化服务,解决学生个体生涯发展困惑;通过开展“生涯体验周”“职场体验时”“模拟面试关”“求职故事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校园活动,提升学生个体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真切关怀学生 精准帮扶暖人心

为了让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上岗、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建立了领导班子、专业系主任、学业导师、包保责任人等与困难毕业生“一帮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责任。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重点群体,精准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台账式管理。包保人和每位重点群体毕业生至少深入谈心谈话3次,至少推荐3个就业岗位,各学院主要负责人至少帮扶指导3名以上困难毕业生就业,确保每名重点群体毕业生都能得到有效帮扶。

强化价值引领 基层圆梦显成效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黑龙江东方学院在鼓励学生基层就业、留省就业上充分发挥“中央厨房”作用,立足工作实际,努力在“引、聚、育、留”四个字上下功夫,对上积极沟通申请,对下积极宣传动员,通过线下线上同步直播宣讲、推送往届志愿者系列回访、拍摄志愿者日常工作生活vlog、制作学校招募宣传片等创新宣讲招募形式,用心用情用智做好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激励大学生在龙江广袤大地上追求理想、无私奉献、历练成长,为助力龙江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在服务基层建设中谱写青春华章。2021年、2022年分别招募72人、73人扎根龙江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是省内除派出研支团以外,高校中派出志愿者数量最多的高校,连续两年获“全省优秀项目办”。

今年5月10日“西部计划”省级示范宣讲会在黑龙江东方学院召开,让同学们增进了对西部计划地方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行动计划项目”的深入了解,引导、激励更多的东方青年扎根龙江基层挥洒青春和热血。

今年4月,2019级新闻学专业于淋琳同学在学院组织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线上会议上了解了“西部计划”。“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充满力量的时代强音吸引了她。经历了一系列的考核选拔,于淋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据悉,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该校共有364名毕业生积极投身此项目,为基层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黑龙江东方学院党委书记王敏强调,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关系着每一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为了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我们要在拓宽岗位资源,精准对接供需上下功夫;要在聚焦求职难题,精准答疑解惑上下功夫;要在鼓励基层就业,优化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