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春归校园。开学以来,各教学单位围绕学校2024年工作要点,立足本部门重点工作,以勤为本、勇于创新,在各自工作领域均取得一定工作成效。
信息工程学院:借力专业优势 解锁“创想”密码
对信息工程学院而言,刚刚过去的这两周各项工作安排得紧凑而有序。按照学院新学期重点工作安排,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围绕学院教学管理需求和科研需求,自主研发创新开发程序,分别完善了学生出勤管理系统,开发了实验课管理系统,并在本学期初投入使用;聚焦技术应用前沿和社会需求,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高水平科研平台,组建了2个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
因高烧住院治疗的学生小李就成为学生出勤管理系统的首个受益者。在辅导员和任课老师通过系统了解其缺课原因后,立刻对其缺课补课作了安排,使他住院期间不必担心落下的课程。
据介绍,升级后的学生出勤管理系统实现了学院领导、教师、学生、辅导员的联动,实验课管理系统则加强了课上实验的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学期初,信息工程学院再次启动了实验讲义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根据学院工作安排,这两项赛事涵盖学院所有教师,时间跨越整个学期,参赛教师将根据大赛要求在日常授课中加强撰写实验讲义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食品工程学院: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为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推动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寒假以来,食品工程学院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系主任分别带队,同北京飞鹤集团总部协商产业学院建设事宜;同哈尔滨万家宝鲜牛奶有限公司洽谈科研项目横向合作;与安邦制药(哈尔滨)有限公司、无锡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圣兰格(北京)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成果转化和企业委托项目引进洽谈;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就后续合作进行洽谈;赴肇东伊利集团考察毕业生就业情况。
如何做到人才培养适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院同企业洽谈合作关注的重点。
学院将开学第一周确定为“学风建设周”。围绕学风建设,学院出台、修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实行学院领导、系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四级管理,学院领导、系主任深入课堂听课、任课教师反馈学生听课状态、辅导员根据反馈做学生思想工作,实现了全院齐抓共管抓学风的良好局面。
建筑工程学院:赛教融合 提升师生教学和实践能力
2月27日,刚一开学就传来捷报。建筑工程学院张楠等8名同学,荣获“1+X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和“绿色建筑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他们在2023年12月参加第十五届BIM-CIM创新大赛装配式建筑、国产BIM软件建模以及数字造价个人赛,取得了免考认证资格。2月29日,再次传来好消息,该学院教师李晶的课程案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动水力与渗透破坏》获评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完善“教学、竞赛、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建筑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比赛、洽谈校企合作的初衷。
2月27日,建筑工程学院第十三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作品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教师基本功大赛以学科建设、专业竞赛、专项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学院全体教职工参赛,经过一个寒假的准备,大家都有精彩的作品呈现。当日,建筑工程学院同中望软件公司东北区域分公司就中望识图1+X考试及举办首届识图大赛事宜进行洽谈。
机电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有序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机电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寒假期间无休,围绕“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业学院建设”这个主题,多次召开班子会议,讨论研究推进方案和落实进度。
为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寒假期间,学院各系负责人分别走访相关企业,洽谈具体合作事宜。开学初,学院领导班子听取了关于走访江苏镇江新能源集团情况的汇报,召开系主任工作会议,详细解读合作意义和部署了推进计划,制定了“广泛动员-组建团队-确定项目-合作攻关”的实施步骤;同吉利集团正式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沟通;与哈尔滨德沃集团就产教融合科研项目的开展进行了交流,对报名参加该项目的教师进行遴选,初步确定项目团队。
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建设育人成效显著、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的育人机制,培养更多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