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加强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创新能力,8月14日上午,我校“中德合作高质量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暨人工智能(AI)赋能教育变革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正式开班。我校校长徐梅、副校长韩玉平、程延江,校长助理张丽华、李义,上海交通大学德国中心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秘书长唐明出席开班式,我校全体中层管理干部参加开班式。
徐梅代表东方学院对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秘书处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精心组织保障研修班顺利开班及培训专家拨冗授课表示感谢,并代表学校赠送了纪念品。

徐梅指出,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冲锋号,高等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需明确自身在此过程中的定位与贡献,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中德合作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德国教育的先进性与先进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教育部启动的“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行动计划”,通过分类推进的方式,促进不同类型高校与国际接轨,这对东方学院而言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新机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应用型高校的领头羊,其深入实践与理论总结为东方学院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通过与其交流合作以及不懈努力,东方学院成功获得参与中德合作首批专业认证的机会,标志着学校在国际化认证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同时,学校正积极争取参与中德工程师学院建设,这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参与中德合作项目不仅是对东方学院办学实力的肯定,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意义,更有助于学校规范管理、提高办学层次,并了解与遵循国际标准,合作共赢,共同提升,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徐梅强调,通过组团式推进中德合作项目,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联合体的优质资源,加速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是对未来战略目标的深远布局;将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标杆,有助于我们强特色、补短板、缩小差距,加速学校发展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我校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协议正在积极筹备中,力求通过实质性合作,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致力于探索一条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特别是在与德国合作的背景下,双方共建共享、共同提高,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专业认证方面的成功经验,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通过专业认证,将是我们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重要体现。
徐梅表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民办高校在人才队伍、科研水平等方面与一流公办高校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要不甘于现状,积极寻求合作与交流,提升办学实力,努力缩小差距。不仅要与民办高校交流,更要与优质公办高校乃至国际先进教育机构建立联系,拓宽交流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正是我们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徐梅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珍惜机会,以国际标准和一流大学为标杆,结合个人与学校实际,取长补短,认真听讲,深入思考,注重实践,更新观念,力求卓越,推动工作与学校发展;二要遵守纪律,恪守规定,展现良好风貌和职业素养;三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参训成员在培训结束后要撰写心得体会、总结学习收获、提升学习效果,积极宣讲学习收获体会,确保学习成果有效传播,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智慧与力量,把在研修班的所学所思所获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办学治校水平的具体举措。
唐明简要介绍了中德产学研用机制平台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

开班式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俞涛亲临培训班授课,以《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围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历程及现状、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两方面作专题讲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军以《分类评价制度构建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内评价机制改革》为主题作专题讲座。

本期培训班为期5天,将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建设与管理策略》《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管理与审核评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业国际认证(ASIIN国际认证)》《AI赋能教育变革:构建未来的教育生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组织科研策略与成效》等共10场重量级专题讲座,内容设置突出系统性、进阶式、成果导向,将理论培训与任务实践紧密结合,构建了阶段成果建设指导与评审机制,为提升我校中层管理干部的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