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感谢张建设院长的盛情邀约,让我有机会两年之内第三次走进黑龙江东方学院。每一次都离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朱晓东教授与他的冰版画,每一次的赏读与交流都是一次对冰版画认知的升华并由衷地喜爱。一方面是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眷恋由心而生地自豪,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创造创新的崇尚发自内心地敬意。今天我们又因冰版画而有缘相聚,以“研讨会”之名相邀在黑龙江东方学院。非常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专业视角为冰版画奉献各自的学术洞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常关注并支持这场意义非凡的全国冰版画研讨会,在此,我仅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主办这次研讨会的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表示衷心地感谢!
冰版画由黑龙江东方学院朱晓东教授创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历经几十年的深耕与打磨,大有逐步演变成一门独立艺术门类的趋势。冰版画兼具工艺美术的技艺表达与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成为我国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而且为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此次全国冰版画研讨会在黑龙江东方学院的举办,必将成为冰版画并不长久历史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无疑将对推动我国冰雪文化传播、加快龙江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的“冰版话东方,冰版画视界”主题研讨会,与其说是以低调的“研讨”之名,由各路专家引导我们做一次事关冰版画前生与未来的心路探寻,不如说更是一场围绕冰版画的关于文化传承、创新融合与跨界探索的高调对话。
冰版画这一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以其晶莹剔透的材质、变幻莫测的纹理,在承载着寒冷与温暖的双重意象交互中,已然成为了连接自然与情感、思想与艺术、激情与梦想的桥梁。冰版画的创作过程远远不止于作画,更有工艺美术造物意念的强烈融入,在创意与刀笔的润化之中,更多了一份自然天成的期望,如同陶瓷艺术家期盼着炉窑之中,或氧化或还原气氛下所带来的惴惴不安。只有经历过这样微妙之间的创作历程,方可体会、理解冰版画创作所包涵的创意、技艺、工艺的复杂性与天成性。尤其是经典之作的艺术感染力恰恰就是那一瞬间的气定神闲。绝不能将冰版画简单地理解成拓片式的作画,揣摩之中,我的感悟更倾向于冰版画的“意在心中,韵在天成”,每一次的创作过程都是一次承“天时、地利、人和”之韵,无不彰显材质、雕刻、人文之灵气。
借此机会,想与各位交流四点体会:
一、冰版之韵,话尽东方风情
冰版画的独特不止于材质与技法。意境之美,尤其是东方意境之美与冰雪艺术的视觉表达巧妙融合,赋予了冰版画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非常感谢徐梅院长的远见,让东方之美与东方之技,绽放在龙江大地的东方学院,不仅让冰版画与东方学院形影相随,相生相伴,更让承办这样一场看似普通的研讨会具有了使命担当。
二、冰画视界,拓展艺术边界
这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视野。冰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事实上已经在挑战传统版画的边界,溯本求源,冰版画的确并没有摆脱传统版画的影子,如果打开未来时光的隧道,冰版画又自带光韵,为传统版画艺术的扩展带来了无限可能。这让观者在冰与色的交织中,感受到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与心灵触动,一定会让冰版画未来可期。
三、致敬传统,创新引领传承
深度挖掘冰雪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考验着冰版画能走多远,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或许是冰版画能走多好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只有拥抱创意与科技,关注新材料,创造新工艺,不断地敢于否定自己、突破自我,冰版画艺术方能摆脱传统版画艺术的束缚,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独自出行,并行稳致远。
四、文化交融,共筑交流桥梁
冰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充满着无限活力并有出圈网红的可能,这与目前只在小众圈子里开花的现状极不匹配。唯有夯实底座,扩大受众,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并喜欢这样的创作及造物模式,冰版画方有可能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甚至是跨越国界。非常感谢马欣书记的卓识,由文联主办这样一场事关冰版画当下与未来的研讨会,为冰版画面向全球,走出龙江按下了快行健,不仅为冰版画搭建起一个多层次、宽口径的学术引领平台,更是为冰版画建构了一座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最后,一定要感谢主承办和所有的支持单位,一定要感谢为本次研讨会奉献智慧与时间的策划者、组织者、演讲者、参与者和志愿者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大家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非常期待,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思想碰撞、灵感交汇的平台。以此,共同推动冰版画艺术的健康成长、繁荣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冰版画艺术一定不负众望,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