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黑龙江东方学院2025年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我校涌现了一批优秀典型。他们中,有人深耕教学一线,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精品;有人心系学生成长,用关爱架起师生连心桥;有人带领团队攻坚,以集体智慧赋能教育发展……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润物无声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却有日复一日的践行。他们是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激励全体教师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为弘扬高尚师德,树立先进典型,特别推出【师者荣光・德润校园】系列推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先进典型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教育心声,感受他们的师德魅力,在榜样的引领下,共同书写我校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副教授冯海霞坚守23年的教育准则。自踏上讲台以来,她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基石,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支撑,以深沉的爱生之心为纽带,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践行着人民教师的使命担当,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师德师风的深刻内涵,获评学校2025年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铸魂育人:以坚定信念锚定教育方向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冯海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课堂教学、科研教研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用“身正为范”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起品德标杆。从教23年来,她从未出现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等情况,以高度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成为同事眼中“守规矩、有信仰”的榜样。
深耕教学:以专业匠心打磨育人质量
“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精品,让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获”,是冯海霞不变的教学追求。23年来,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即便承担繁重任务也毫无怨言,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从课堂互动到课后辅导,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为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力,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表达;她不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主动与同事交流经验、共同磨课,牵头构建起俄语教研室互助共进的良好教研氛围。
在深耕教学的同时,冯海霞从未停止科研探索的脚步,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教研提质量。荣获2018年社会科学优秀教研成果评比论文一等奖,教材《俄罗斯国情文化》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她积极投身“外语+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其教学案例在2024年外语课程思政全国优秀教学案例比赛中一举拿下省级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
暖心护航:以真挚关爱点亮成长之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冯海霞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她23年育人实践的生动注脚。作为班主任、学业导师和就业包保教师,她同时负责3届36名学生的成长指导,始终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学生学习遇阻时,她耐心答疑解惑;生活受挫时,她主动谈心疏导;职业规划迷茫时,她结合学生特点量身定制发展建议。不少毕业生回忆:“冯老师课堂上很严厉,课后却像家人一样温暖,她的鼓励和人生感悟,至今还在激励我们前行。”
除了学业与生活的关怀,冯海霞更注重以人格魅力滋养学生心灵。她深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价值观塑造、人格养成的深远影响,因此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用专注与敬业感染每一名学生。作为俄语协会指导教师,她常年带领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俄语配音、风采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同台参与、共同成长,既展现了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更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多次在全国及省级俄语竞赛中斩获佳绩:2016年带领学生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才艺二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分获黑龙江省高校诗歌朗诵比赛三等奖、俄语风采大赛“歌曲最佳演绎奖”,2023年指导学生获黑龙江省高校俄语演讲比赛三等奖,2025年指导学生作品入围“挑战杯”省赛,用实际行动助力学生实现梦想。
团结协作:以团队精神凝聚育人合力
“教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作战。”冯海霞始终秉持团队协作理念,主动为团队发展贡献力量。作为教研室的“老大姐”,她毫无保留地向年轻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科研方法,牵头带领团队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参与竞赛,手把手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事遇到教学难题,她第一时间提供思路;生活出现困难,她主动伸出援手。23载春秋流转,冯海霞从青涩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学骨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践行着教育者的初心。面对荣誉,她始终保持谦逊:“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事。”未来,她表示将继续扎根教育沃土,以爱为桥、以智为灯,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践行师德使命,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