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荣光・德润校园 | 赵冬梅:深耕教坛守初心 以德立教铸榜样

发布者:高月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在黑龙江东方学院2025年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我校涌现了一批优秀典型。他们中,有人深耕教学一线,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精品;有人心系学生成长,用关爱架起师生连心桥;有人带领团队攻坚,以集体智慧赋能教育发展……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润物无声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却有日复一日的践行。他们是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激励全体教师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为弘扬高尚师德,树立先进典型,特别推出【师者荣光・德润校园】系列推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先进典型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教育心声,感受他们的师德魅力,在榜样的引领下,共同书写我校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她二十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既是学生眼中严谨治学的“引路人”,也是同事心中甘于奉献的“排头兵”。她以扎实的学识、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爱心,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她就是我校2025年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获得者、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冬梅教授。

从校领军人才到“师德先进个人”,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坚守。她用年复一年的深耕与守望,在讲台前书写匠心,在师生间传递温暖。

用“匠心”打磨每一堂课

“让枯燥的理论变成学生眼中的光”,是赵冬梅二十年来的教学追求。她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力求让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智慧火花。她努力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融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在理解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激发兴趣,在他们心中种下对专业热爱的种子。聚焦教学环节的细节打磨,她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互动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项目式学习、分层教学;精准化进行学情分析,通过作业反馈、课堂观察调整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具备针对性与实效性。

用“温暖”守护学生未来

备课中,赵冬梅对知识点反复求证;批改作业时,她细致批注,与学生耐心探讨……她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勤奋求学、勇于探究,培养对知识的敬畏心。她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学会在困境中成长,并将关爱延伸到课堂之外,成为学生长期的“成长伙伴”。至今,仍有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与她保持密切联系。在产生职业困惑时,在面临重要人生选择时,在遭遇重大挫折时,他们最先想到的仍然是大学时代给与他们疏导和指引的“赵妈妈”,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方向指引,在他们的心中,“赵妈妈”就是那个能够始终给予他们温暖的“背后的支撑”。

课堂外,赵冬梅成为学生的“职业摆渡人”。她牵头与江苏瑞高、盛虹化纤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搭建“产学研用”贯通平台,所带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

用“实干”赋能学科发展

作为食品绿色生产加工方向带头人,她聚焦绿色包材与食品保藏技术,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等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完成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项目、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校团队项目1项。2019年,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年会上做“纤维素基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的大会报告。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推动科研。赵冬梅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她连续三届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分别获省级一、二、三等奖7项,并获得2019年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银奖1项。实现了科研与育人的双向奔赴。

“获得‘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荣誉,对我来说既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面对荣誉,赵冬梅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她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在科研上持续发力,在育人上倾注更多心血,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推动黑龙江省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