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0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课程思政让外语教学更有‘中国范’”为题,对黑龙江东方学基础教学研究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特色进行了报道

作者:基础教学研究部发布时间:2025-05-25浏览次数:16

  20201216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课程思政让外语教学更有‘中国范’”为题,对黑龙江东方学基础教学研究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特色进行了报道。



课程思政让外语教学更有“中国范”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如何在教学全过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对此,黑龙江东方学院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像“盐入水中”一样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具备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让外语教学更有“中国范”。

课堂讲授充满中国味道

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food”美食单元授课中,教师不仅介绍了拉面、扬州炒饭等中国传统美食,还提倡节约粮食。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巧妙融入许多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为外语课加入了许多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

《大学英语口语》是该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线下面授显性融入,线上网课侧重价值传播,将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维度。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提取了相关的课程思政关键词。比如,Greeting(问候)单元的课程思政关键词是“礼”。不仅加入了孔子关于“礼”的解释,与“礼”相关的古代著名词句及其英文翻译,并结合时事,引用钟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接受表彰的仪式,让学生理解礼节制度的重要性。

线上教学传递中国力量

黑龙江东方学院努力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课件,录制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并以线上慕课的形式,共享教学改革成果。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开发者彭楠说:“疫情期间,《大学英语口语》(慕课)课程作为‘教学示范包’被全国345所高校使用,点击量超2700万。”

疫情之下,学院每个英语教师都在向学生传递着温暖与力量,用思政教学资源助力学生收获“战斗抗疫情”的信心,树立“奋斗为中国”的决心。选修该门课程的2018级人文学部曹阳同学高兴地说:“这门课增加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将来我要用学到的英语知识,把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讲给更多外国人听。”

学校基础教学研究部党总支书记洪港认为,“学外语的学生要始终怀揣一颗中国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挽手同行,实现中国梦”。

课外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外语学习,重在学以致用。为此,黑龙江东方学院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第二课堂打造了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外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构建起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

近年来,该校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我眼中的中国”主题作品展播、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课程思政特色活动,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

基础教学研究部王玉老师表示,“第一课堂解决了学生‘思’的问题,第二课堂解决了学生‘行’的问题,两个课堂结合起来,建立了课程育人的闭环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经过近三年的示范课建设,黑龙江东方学院大学英语公共课建立了“五位一体”的闭环式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教材编写体现思政育人先行理念、教学模式保障思政育人方法适切、慕课资源提供思政育人丰富给养、第二课堂创生思政育人隐性课程、教学评价反馈思政育人成效。《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

新闻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2420bd427884b5a84458a00e6d47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