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课程建设 理论课程学习分为两部分进行,在第一学期生产认知实习后完成学位基础课和学位必修课学习;在第二学期顶岗实践后完成专业选修课学习。
(2)实践课程建设
①生产认知实习(培养模式第一阶段,4周)
使学生熟悉各种主要乳制品的工艺生产环节和基本流程,要求生产认知实习结束后统一上交《生产认知实习报告》,作为实践考核成绩和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
②顶岗实践(培养模式第三阶段,12周)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寻找出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项目实施和论文工作奠定基础;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项目,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验收,为硕士开题做好准备工作。
③项目实施(培养模式第五阶段,12个月)
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实施,完整记录相关试验数据,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任务,撰写学位论文。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二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三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些课程中增加了实操训练。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①组建了联合乳品学院教学实体
特需项目试点工作之初学院就与国乳中心成立了联合乳品学院,该学院又联合国内多家知名乳品企业,组建了校研企联合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体。
②联合乳品学院充分发挥国家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的辐射作用,积极联合联盟内19家知名乳品企业作为研究生实践基地,培养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5)实践教学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鼓励研究生参与国乳中心、乳品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在课题的研究中提高创新能力。二是鼓励研究生在递进式的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以此立题,作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在解决问题和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创新能力。三是鼓励研究生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论文写作的能力,以解决的问题为素材在学术期刊发表应用性论文。
(6)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成果
①学院安排的3个实践环节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生产认知实习阶段,使学生熟悉各种主要乳制品的工艺生产环节和基本流程;初步了解乳制品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熟悉乳品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在顶岗实践阶段,能够通过实践寻找出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学位论文的题目、内容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在项目实施阶段,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任务,撰写专业学位论文,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导师审阅。